日前爆出的“14个世界知名运动品牌服装被曝含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全球20个知名时尚品牌的服装卷入"含毒风波"”的消息,引发了人们对服装材料安全性的担忧。而记者了解发现,不少市民买了新衣服后直接穿上身,特别是冬季比较厚重的衣服。
新衣残留化学品导致“含毒”
据了解,含毒时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并残留在产品中。“服装在加工染色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的残留是最大的危害。”武汉纺织大学材料专家张尚勇教授指出,纺织印染助剂和纺织染料是纺织品制造过程中使用最多的化学品,有害物质集中出现在染色和后期整理等工序中。
据张尚勇介绍,氯化苯和甲醛这两种有毒物质原来多用在涂料、油漆中,如今为追求美观,常常被用在衣服原料处置上,有防皱、保持衣服颜色艳丽等作用,而氯化苯和甲醛对人体危害甚大。如果人体长期接触有毒衣服,会因为吸入氯化苯、甲醛过量,出现头晕的症状。
冬季新衣多半直接穿上身
上周四,汉口一家服装店的老板娘方女士告诉记者,她有段时间长时间头晕眼花,最终晕倒,最后经检查,发现自己的血液中氯化苯、甲醛超标,原来是自己店里的衣服惹的祸。“夏天的衣服很薄,可以经常换洗,也容易干,但是冬天衣服厚,很多衣服一穿可能就是整个冬天。”记者在各商场随机采访时了解到,多数人在购买了如羽绒服、棉袄等这样的厚衣服之后,没有洗涤就直接穿上身了。
武昌的余女士告诉记者,一般给小孩子买贴身衣服时都会很注意,买回家先洗一遍,再用开水烫一遍,但是对自己就马虎很多。
新衣服一定要洗过再穿
不过,张尚勇教授表示,有毒不等于会让人中毒,消费者不必过分担心。挥发性物质可能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危害,但需要一定的剂量才会影响健康。
由于“毒衣”带来的危害通常都不易在短期内显现,人们往往会忽视服装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长期影响。张尚勇提醒消费者,新买的服装,特别是婴幼儿服装,应该先清洗再穿。不要购买有异味的纺织品,因为有发霉的味道、煤油的气味、鱼腥味、苯类气味等异味的服装,大多甲醛含量超标。而贴身衣物须避免红色、黑色等色牢度容易不符规定的产品,如有掉色现象则不能贴身穿着。
专家介绍,一般浅色服装比深色的更环保,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机会较少。买衣服时,最好选没有衬里的,因为粘衬需要用胶水。尽量不买免烫衣服。
针对很多喜欢买外贸服装的消费者,专家提醒,在购买的时候要更加小心,不要买回因为环保原因而被退货的产品。如果穿上新衣服后,出现皮肤瘙痒、情绪不安、饮食不佳等症状,要尽快到医院诊治。
来源: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资讯排行
- 衣承华韵,古今辉映于时尚舞台——访绍兴禄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星颖
- 质领2025·先锋谈|波司登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数智赋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从“市场管理者”到“综合集成服务商”,中国轻纺城集团要下盘怎样的大棋?
- 远信工业、海宁纺机当选新届执行会长单位!中国纺机协会印染机械分会聚焦热点,理性判断前行方向!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乐古古纺织:让真丝面料与时代共舞
- 崔忠付出席“星级数字化仓库与数字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中国行——太原站”座谈会
- 鼓干劲、明方向、启新程!2025中国轻纺城干部大会召开
- 喜迎开门红!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陆续启市迎客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山东协会轮值会长会议举行,筹谋协同创新再发展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 全面提升市场形象,中国轻纺城开启管理专项行动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新春不打烊,纺织集群冲刺开门红
视觉焦点
-
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服装3D数字化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出炉-纺织服装周刊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涵养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崔忠付出席“星级数字化仓库与数字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中国行——太原站”座谈会
-
质领2025·先锋谈|宏源科技:守正创新 技术支撑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实力“圈粉”,尽展产业新风貌!山东聊城展团首次亮相2025yarnexpo春夏纱线展
-
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丨孙以泽:国家需求是科技创新指挥棒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