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碳纤维需求大国,2012年我国碳纤维市场规模达9000吨。预计未来几年,随着供应量的提升以及宏观经济的整体向好,我国高档碳纤维的需求量也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然而,国产碳纤维技术的落后却成为制约我国碳纤维行业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当前,全球碳纤维核心技术被牢牢掌控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一方面,以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碳纤维行业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外碳纤维行业领先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碳纤维企业压力大增。虽然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本土碳纤维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但在较大的技术差距下,国产碳纤维企业的突围之路仍然坎坷。
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我国碳纤维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之间差距明显,也限制了国产碳纤维产品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对此,有专家和企业家认为,我国碳纤维企业要突破国际技术封锁,要从加大国产碳纤维的品质需要入手。
中国化纤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碳纤维企业要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由于碳纤维是战略性基础物资,是国防建设、先进武器生产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所以我国要发展碳纤维,只能坚持自主研发,走国产化道路。从我国碳纤维几十年的技术发展状况可以看出,碳纤维技术研发生产与科研脱节,科研机构也得不到强大的资金支持。我国的碳纤维技术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走产学研共同开发之路,从而更好地分配社会资源,实现产学研联合攻关,提高我国碳纤维行业的研发能力。
山东新泰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认为,要充分利用传统化纤企业的技术和经验。传统化纤企业在新型化纤产品研发上具有强大的实力,中国作为世界化纤大国,传统化纤企业的研发实力不容忽视。事实上国际碳纤维企业大多由大型化纤企业转型而来,所以充分利用传统化纤企业的经验和技术,在碳化纤领域进行突破十分重要。在生产规模上,应以大丝束碳纤维研发为主。我国在碳纤维和原丝开发方面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在研发实力较为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研究重点非常重要。大丝束碳纤维相比小丝束碳纤维而言,具有技术难度较低、生产难度较低、生产成本较小、应用面较广的优势,更适合我国碳纤维企业优先进行研发。
同时,专家强调,必须减少目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虽然国内碳纤维企业有近40家,但是拥有原丝和碳化完整生产链的百吨级以上企业目前只有4家,其他企业要么规模小到仅有几十吨,要么就只有碳化设备而没有生产原丝的能力。而国外的企业基本都是千吨级规模以上,像日本东丽、三菱丽阳等企业都达到万吨级,而且都拥有完整生产链。要追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的企业还要踏踏实实从头学起,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 亚洲纺织联盟
资讯排行
- 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丨孙以泽:国家需求是科技创新指挥棒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
-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共奋进!2025年全国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京召开
- 参展效果好、采购有实效,第十五届柯桥窗帘展完美交卷!
- 中国现代内衣之父——安莉芳集团创始人郑敏泰
- 安徽服装第一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孙村焕新发展面貌
- 2024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服装3D数字化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出炉
- 质领2025·先锋谈|波司登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数智赋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科技感十足!我国登月服“望宇”名称确定,与“飞天”舱外服遥相呼应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崔忠付出席“星级数字化仓库与数字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中国行——太原站”座谈会
- 2025年辽宁省冰雪时装周盛大启幕
- 鼓干劲、明方向、启新程!2025中国轻纺城干部大会召开
视觉焦点
-
大金 UNIDYNE 创新开放日:融合共创,推动绿色防水新潮流
-
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服装3D数字化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出炉-纺织服装周刊
-
山东协会轮值会长会议举行,筹谋协同创新再发展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经纬之外」当游牧美学的雲甲织进CHIC(春季)展
-
2024年羊绒原料及制品进出口概况
-
质领2025·先锋谈|宏源科技:守正创新 技术支撑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全面从严治党暨警示教育会
-
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丨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王栋:做纤维世界的追光者